6月10日,“护苗成长营”崇州市2025年乡村学校少年宫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在梓潼小学校正式启动。该行动针对乡村儿童因隔代抚养等可能导致的情感忽视、沟通障碍等现实情况,通过游戏化课程、情绪管理训练,传播心理健康知识,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,提升家长、儿童、教师预防、发现和干预心理问题的能力。

“情绪就像我们的影子,每天陪着我们一起上学、玩耍,但你知道怎么和它做朋友吗?”一场以《做情绪的主人》为主题的沉浸式课程,带着孩子们在游戏与互动中解锁“情绪密码”,为乡村少年的心灵成长种下“自我关怀”的种子。“老师说,举起左手!老师说,拍拍肩……”课堂在一场充满节奏感的《老师说》游戏中热闹开场。孩子们随着指令快速做出反应,时而紧张屏息,时而因成功完成动作兴奋大笑。“做游戏时我有点忐忑,怕自己做错!”“老师喊得太快了,我又紧张又觉得好玩!”当老师引导大家分享感受时,“紧张”“兴奋”“不安”等情绪词汇从孩子们口中自然蹦出,大家第一次直观感受到:情绪,原来时刻藏在我们的一举一动里。
“嘴角上扬、眼睛眯成月牙,这是快乐!”“眉头紧皱、眼神凶狠,这是生气!”课堂上,老师列出“快乐、生气、厌恶、忧伤”等8种核心情绪的行为与表情特征,邀请孩子们分组模仿:有人手舞足蹈演绎“快乐”,有人皱眉跺脚还原“生气”,甚至连“尴尬时摸头发”“焦虑时咬指甲”等细节都被精准捕捉。“原来羡慕是眼睛发亮、想靠近,沮丧会走路慢慢地……”孩子们惊喜发现,情绪有二十多种“样子”,每一种都在悄悄诉说内心的感受。

“同学拿走我的笔怎么办?”“考试没考好被妈妈批评怎么办?”当老师抛出6个真实生活场景,孩子们纷纷分享“独家解法”:“我会告诉同学‘我需要笔,能还给我吗?’”“我会画画发泄,或者找爸爸说说话”……老师因势利导提炼出“不伤害自己、不伤害他人、不伤害环境”三大原则,教会大家动态释放法——跑步、打球、打枕头(用身体“甩掉”坏情绪),静态安抚法——写日记、听音乐、画画(用专注“温柔拥抱”情绪)。“原来处理情绪不是‘消灭’它,而是给它一个‘舒服的出口’!”孩子们捧着写满方法的卡片,眼里闪着恍然大悟的光。
在“情绪记录”环节,孩子们认真写下“今天知道了生气并不一定是件坏事”“原来我可以选择怎么处理情绪”。最后,全班用“情绪定格秀”为课堂画上句号:有人比出“大笑”的表情,有人摆出“思考”的姿势,还有人用双手“比心”。每个孩子都在用独特的方式,宣告对情绪的“主权”:我的情绪,由我来认识、接纳与照顾。
崇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,从“害怕情绪”到“拥抱情绪”,这堂《做情绪的主人》课程,不仅为乡村少年打开了认识自我的新视角,更让“情绪无对错,表达有方法”的理念扎根心间。“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课堂,让每个孩子都知道,无论快乐还是忧伤,你的情绪都值得被看见,而你,永远可以做自己心灵的‘小主人’。”接下来,“护苗成长营”将陆续走进崇州22所乡村学校少年宫,用更多生动的心理健康课程,为乡村少年的成长之路点亮“心灯”,守护他们,让他们在阳光与风雨中都能勇敢地“做自己情绪的主人”。(图文/崇州市文明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