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一位成都初中女孩入选全国“新时代好少年”的消息引发关注。杨润薏,这个七年坚守传承四川扬音、创新推广非遗的女孩,她的故事如一扇窗口,让我们得以窥见当代青少年身上闪耀的责任感、创新力与文化自信。她的成长轨迹,不仅是个人的精彩,更是这一代青少年精神风貌的生动缩影。
在快节奏、多选择的当代社会,杨润薏对非遗传承的坚守,打破了人们对青少年“缺乏耐心”“追逐短期热点”的刻板认知。她的七年坚持证明,当传统文化以恰当的方式进入青少年的世界,他们不仅能够接纳,更愿意为之付出长期努力。这种坚守,源于内心的认同,成于自觉的担当。它提醒我们,新时代的青少年并不缺乏持久专注的能力,关键在于我们是否为他们搭建了足以激发热爱的文化场域。
更值得深思的是,这一代青少年正以他们独特的方式重新定义“传承”。他们不再满足于单向接收,而是善于运用时代工具,赋予传统新的生命力。从短视频课堂到AI复原计划,杨润薏的实践展现的是将文化底蕴与科技手段相结合,将个人兴趣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“融创新”思维。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的背离,而是最具时代特色的传承。当青少年能够自由地运用他们所熟悉的语言和工具来表达文化,传统便真正地“活”在了当下。
从个体到群体,从特例到常态,我们需要看到更多“杨润薏”正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。他们或许专注非遗传承,或许投身科技创新,或许致力于环保公益,但共同展现的是新时代青少年的精神特质,既有扎根现实的沉稳,又有面向未来的勇气;既珍视文化根脉,又拥抱时代变革。这种特质,标志着青少年成长模式从“被动接受培养”到“主动塑造自我”的深刻转变,从“关注个人发展”到“担当社会责任”。
每一位青少年都是一粒时代的种子,他们的成长定义着未来的模样。当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像杨润薏一样,在坚守中创新,在传承中超越,我们有理由相信,这样的青春力量是最值得期待的未来。(金堂县评论员 刘琴)


